近年来,发展5大新城成为上海重中之重的任务。为此大手笔搞基建,相继出台一系列落户政策,发力“抢人”。
不过,目前来看,似乎收效不及预期。根据最新人口数据,上海5大新城,部分地区人口目标远远达不到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及格线。
距离5大新城规划的美好未来,还有一段漫长的路。
01#
上海人口危机来了
不管你愿不愿意相信,上海的人口危机已然显现。
上海城市老龄化的加速,年轻人生不动了,都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。这一系列问题引起的连锁反应,导致上海本身人口结构发生变化。
过去的70年,上海人气爆棚,3次突破人口控制规划上限:
1959年,提出1973年要将人口限制为600万,实际人口1000万;
1986年,提出2000年要将人口控制在1300万,实际人口1600万;
1999年,提出2020年要将人口限制在1600万,实际人口2450万。
2018年1月4日,《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(2017-2035年)》发布,正式提出要守住2500万人口红线。
距离2035年,还要走十余年。但距离突破上海2500万红线,只剩12.55万人口。
不过这一次,上海似乎不太担心能否守得住2035年的人口红线。
上海人口,有点增长不动了。
有数据显示上海5来年常住人口增量只有12万人,平均每年2万增量。这说明上海外来人口在减少,这些人口大概率流向了周边江苏、浙江、安徽三省。
同时,经济和产业政策的变化,也进一步加剧了各地对人口的争夺。对于就业大军来说,上海并不是唯一的选择。
活跃的产业经济,积极的就业环境,让周边诸多城市连续保持常住人口增长。
尤其是周边城市友好的落户政策,对人才更是独具吸引力。
02#
上海5大新城,何去何从?
对于现在的上海来说,控制人口增长是一件容易的事。难点是如何平衡各区的人口,尤其是5大新城的窟窿填补。
上海的城市发展格局,是以5大新城为支撑,带动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,从而实现上海一步登上国际大都市的舞台。
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,2021年确立5大新城发展格局,以及必须抵达的人口红线。2025年达到360万,2035年达到500万。
距离2025年,仅剩一个多月。距离5大新城“十四五”人口目标却十分遥远。
5大新城现在到底有多少人?这是个谜一样的问题。
去年,嘉定骄傲地向媒体透露过,他是5个新城中完成规划人口数比例最高的,已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人口数(70万人)的96.3%。截至2023年底,嘉定新城常住人口为67.4万人。
上半年,官方公布了临港四镇人口常住人口超45万人。但不知是何原因,只是公布了2022年的数据。现在有多少人口,不得而知,倒是有人推测临港目前的人口或达60万。
至于松江新城和奉贤新城的数据,更是连影子都没有。从嘉定的口吻中,或许他们的情况也并没有想象中乐观。
目前来看,5大新城中,恐怕只有嘉定和青浦能顺利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中关于2025新城常住人口的指标要求,其他三城面临严峻挑战。
不过,这件事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悲观。对于个人来说,这似乎也藏着机遇。
03#
一场明争暗抢的人口争夺战
从卫星城,到郊区新城,再到独立城市,虽然上海赋予5大新城的战略定位一路见涨,给予新城的各项“利好”也在不断叠加,但新城实现人口集聚的步伐仍然显得沉重且缓慢。
如果说过去上海一直焦虑的是转入人口太多,以致于城市资源难以承接。那么以后,上海真正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,或许是:人不够了,该怎么办?
如何留住人口,让更多人在5大新城置业安家,正在成为上海无法回避的问题。
既要把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500万内,又要在5大新城聚集500万常住人口。面对这样既要又要的加减法,上海5大新城何去何从?
答案最终要落到房价与户口上,在于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上,以及区域间人口的迁移上。
不过在时代人口整体进入减量的当下,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的背后,实际上已经是一种资源竞争。
上海各大区域之间也存在竞争。
以前上海为了防治城市病,要把资源往外迁。现在为了发展,市区又舍不得好资源外移,也在想方设法把高新产业攥在自己手里。
5大新城想要吸引人,一方面不得不持续放宽落户政策,另一方面又要极力争取高端产业资源。
最近几年上海5大新城多次优化了落户政策,部分紧缺人才只需缴纳社保满6个月,即可申请落户上海。这的确让5大新城户籍人口,在近几年保持了较快增长。
不过,对比周边城市来看,上海应把5大新城的户籍制度再放宽松一些。
一旦放宽,5大新城的人口不再是问题,天天注水,池塘迟早会有满塘的一天。
评论